
DTRO膜技術,高效賦能高難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回用
在污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回用領域,反滲透膜技術是一種常用的脫鹽技術,而DTRO膜(碟管式反滲透膜)是反滲透的一種形式,是專門用來處理高濃度、高鹽、高COD污水的膜組件。金正環,F已實現了高難污廢水處理特種膜材料、膜元件、膜設備、雜鹽分離的產業鏈和工藝鏈全線貫通。DTRO膜技術可運用于高鹽污廢水與零液體排放、積存垃圾滲濾液治理、煤礦礦井水零排放、市政污水高品質回用、雜鹽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實現污廢水(近)零排放和資源化再利用。令人稱贊的是,它也可高效應用于海水淡化工程,這對于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煙臺來說,意義尤其重要。
走進金正環保產業園其中一個生產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讓人震撼的膜柱全自動化生產線,全部是機器人在操作,全過程無人工。據悉,這是金正環保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特種膜原件組裝生產全自動化生產線,解決了該產品生產規;、標準化和運輸難題,產能較過去提高10倍左右,產品成品率超過99.9%,預計生產線達產以后產能占世界總產量60%以上,在另一個裝配車間,幾個裝配工程師在熟練的操作設備三維模型,整個車間看不到一張圖紙,車間已完全實現無紙化的辦公,全部用三維模型來組裝設備,金正環保已率先實現工程設備集成化、設備模塊化、模塊標準化,幾臺裝配完成的污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回用設備,將以“集裝箱”的形式走向全國乃至全球,奏響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時代之歌。

在高難度廢水領域,金正環保已經積累了眾多大型項目的成功案例。2018年投產的沈陽滲濾液處理項目,是國家環保部和遼寧省政府重點督辦項目,是全國超大體量、極難處理的滲濾液處理項目之一,其三大典型特點是:工程量大、工期短、處理難度大。要想圓滿的解決以上問題,不但考驗著項目承建方的技術研發實力,也考驗著承包方的應急反應能力,同時更考量著承建方的后續服務質量。金正環保從簽訂合同起,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順利達產達標,創造了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領域應急處理效率的新記錄,目前項目運行穩定。
市場部人員向記者介紹,除了這個案例,還有陜西煤化工園區、內蒙古煤化工園區、青島高難度滲濾液、光大國際濟南垃圾滲濾液項目等,這些項目均在處理難度及產水緊迫度上極具挑戰。這些項目的成功,與金正環保堅實的技術基礎密不可分。在應急項目的反應速度上,金正環保憑借著創新生產理念,將傳統DTRO系統超過40天的生產交貨周期縮短至2周以內,并在一些常見規模系統上,實現了預備貨制,簽單即發貨。
智能制造+智能服務 推動制造類企業向服務型和智能型轉變
業界人士稱,制造業當務之急就是要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在優勢中更加優勢,實現先進制造,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重要方向。煙臺市政府、工信局等部門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積極進行試點,發揮示范企業典型帶動作用,推動更多企業從生產型企業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務”型企業轉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可以說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迭代和融合運用,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污廢水處理企業的轉型和升級,也觸發了污廢水處理行業由傳統制造轉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模式的大變革。
金正環保采用工業4.0理念,聚焦“互聯網+制造”深度融合,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RO膜自動化生產線,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產能,成為業內智能制造的典范。利用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工程經驗,金正環保將特種膜應用實現工程設備化、設備集成模塊化、標準化,并進行規;a,避免了傳統水處理工程大量土建投資和時間成本,同時預備貨制使產品供貨周期短,可實現應急處理。

在智能制造的基礎上,聚焦大數據資源,向智能服務延伸,是金正環保實現“數據智能”應用的又一大創新突破。金正環保數據中心是一個綜合決策平臺,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集成、互聯互通的信息應用體系,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配置。通過遠程數據傳輸,及時了解和掌握業主設備運營情況,及時向提出運維建議,保障設備高效運行。該中心包括用戶管理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故障報警模塊、遠程運維模塊、專家分析模塊五大模塊,為企業提供精準性的數據,使缺乏經驗的員工也能像專家一樣工作;協調各系統有序運行,實現設備的優化控制,輔助企業制定水處理的決策與規劃。
可以說,從生產環節的智能制造向智能服務和研發設計兩端延伸,是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和實踐方向。一方面,隨著海量數據的積淀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制造類企業可以加強自身產品的工藝設計、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進一步提高產業、產品的技術含金量,形成產品研發設計的螺旋式升級換代;一方面,隨著企業客戶數字化升級、智能化轉型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此時,通過智能服務可以加強檢測、營銷、產品追溯、數據安全等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形成基于制造環節優勢的全產業鏈條。
媒體觀察:擁抱“智能制造+智能服務” 推進技術創新和社會價值完美融合
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以“水十條”為綱領的各項環保產業政策,加強環保督查及處罰力度,大力支持節能環保產業。2018年9月21日,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已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當前,山東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歷史階段,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壓力很大,水環境保護形勢十分嚴峻,任務艱巨而復雜。而煙臺屬于典型的沿海資源型缺水城市,合理利用、節約、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對保障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至關重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做好污廢水回用可以緩解煙臺的工業、農業用水相對緊張的難題。近年來,萊山區認真貫徹落實煙臺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的意見》相關精神,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堅守安全、環保兩條紅線,通過創新驅動、產業拉動、龍頭帶動、品牌促動、融合互動、開放推動,實現制造業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2018年,萊山區工信局為金正環保爭取制造業強市資金150萬元,金正環保被評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在市場層面,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我國水污染防治領域的財政支出金額由364.87億元迅速增至647.82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0.04%。同時,據相關調查報告指出,發達國家水處理行業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供排水設施齊備,供應充足,覆蓋面廣。北美、澳洲、歐洲、日本等發達地區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都接近100%,其再生水回用比例達到80%。一方面,水資源的現實矛盾、水污染防治領域財政支出的迅速增加、政府的積極主張與政策引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等一系列因素;另一方面,圍繞水處理領域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和技術創新,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國內企業的創新動力和市場需求。未來,我國水處理行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在技術層面,近幾年,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尋求產業應用的契合點和發力點。各大領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數據智能”應運而生,細分行業的創新轉化進一步加快,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隨著數據量的高速增長,計算機將不僅僅是模擬仿真,還能進行分析總結,得到結論,最終實現預測。在高難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回用領域,隨著海量數據的積淀,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開始邁入工業4.0時代,實現了從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運輸→智能運營等全方位一體化數據智能服務。與傳統數據價值鏈相比,由于大量開源工具的出現,數據的加工與分析算法的趨同使這兩個環節的附加價值不斷降低,而數據上的供給側與最后的應用、產品解決方案則會成為附加價值最高處,這就是行業變革的拐點,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在企業層面,企業信息化、數字化要進一步升級,智能產業要進一步發展,再加上目前智能化發展趨勢,給眾多具有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創造了轉型升級的機會。金正環保作為擁抱“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發展理念的探索者、先行者、創新實干者,其通過大數據的核心理念,利用云計算和算法賦能,以場景化的方式,幫助企業和政府用戶將數據用起來,實現了數據資產化、數據業務化,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目前,金正環保在回用處理難度大、要求高的工業高鹽水領域已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為大批化工園區蒸發塘和大型化工廠做高鹽廢水回用處理。未來,金正環保要在市政污水回用領域做出更大的突破。
整體來說,擁抱“智能制造+智能服務”,已成為煙臺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新引擎,不同行業企業在應對“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中,已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同時,煙臺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城市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正在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擁抱“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是時代之需,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推進技術創新和社會價值完美融合的最佳途徑之一。
責任編輯:胡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