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點贊]姜月芳:力爭打造山東最大綠色肉雞養殖基地
【編者按】多年來,煙臺涌現出了眾多平凡的“好人、好事”,默默感動著你我。這些平日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或見義勇為、勇于犧牲,或樂于奉獻、扶危助困,或敬老孝親、關愛他人,或誠實守信、敬業奉獻,鮮明地體現了向上向善、崇德尚義的人性追求,是民族精神的生動彰顯,傳統美德的現實回歸。這些好人身上看似平凡的事跡,正在逐步演化為全社會共同發現和弘揚真善美的一種現象。
為進一步讓人們從這些感人事跡中汲取精神養分、感悟道德力量、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新風,膠東在線網站推出“為您點贊”欄目,展示那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滿滿充滿愛的,令我們不自覺的伸出大拇指為他們點贊的,那些煙臺好人、那些煙臺好事。


姜月芳
膠東在線網3月8日訊(記者 張倩 通訊員 林春偉 陳香) 45歲的姜月芳是龍口市吉源禽業合作社總經理。18年前,她只是一個圍著丈夫孩子鍋臺轉的三圍女人。剛接手村里的婦女工作、擔任村婦代會主任的姜玉芳,看到村里婦女輩輩世世靠種果樹為生,不僅收入少,碰到自然災害年頭還的虧損,就琢磨:能不能帶領婦女同志干點即不耽誤種地又能掙錢的副業呢?一來可以改變村里婦女的貧困現狀,二來改變人們對婦女的偏見看法。
一琢磨就是18年。18年,這個女人如何在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銷路的條件下創業,將自己的養殖事業做大,并帶領周圍300多家養殖戶脫貧致富的呢?姜玉芳說,就是能吃苦。
700多只雞暴斃 一人長期泡雞棚
1997年,姜月芳接手村里婦女工作。擔任村婦代會主任后她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改變村里婦女的命運。這么多年,包括自己在內,村里的婦女靠種果樹為生,受累多掙得卻少。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查,姜玉芳發現社會上對雞肉的需求較多,并逐年增加。“感覺養雞也比較適合農村婦女干。”姜玉芳說,雖然知道干什么了,卻不敢保證一定成功,所以決定自己先嘗試一下肉雞養殖。
2000年,她和丈夫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又和親戚朋友借錢,在村里承包了兩畝地,建了四棟雞舍,開始了養雞創業道路。由于沒有經驗,姜月芳買了大量的養雞技術資料,邊看參考資料邊四處向有養雞經驗的養殖戶學習取經。“有時問一些人家感覺很幼稚的問題,經常遭到人家的嘲笑。”姜月芳說,那時候為了學經驗自己也不怕丟人,經常舔著臉皮跟人屁股后面問這問那。為了能省錢,她什么活都自己干,經常自己開著手扶拖拉機出去收苞米,半夜才回來。
一個夏天的晌午,姜月芳正忙著拌飼料,沒及時進雞棚看看,一會功夫,4000只雞就死了700多只。“當時不知道啊,雞跟人一樣,也需要冷熱溫度適宜的,天熱了需要勤進雞棚看看給雞降降溫。”700多只雞的慘痛教訓讓姜月芳寸步不離雞棚,觀察雞的日常情況,一有問題就及時處理,避免再出現大規模死亡的現象。
騎摩托車幫養殖戶打針每天跑100多公里
50多天精心照顧后,第一批2000多只雞出欄了,姜月芳說,這一次凈掙了8000多塊錢。隨著經驗的積累,姜月芳養雞越來越順手。就這樣,一批批的雞出欄,姜月芳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筐B雞富裕起來的她,并沒有忘記當初養雞的目的:帶領村里的婦女同志一塊致富,改變命運。
村里只要有想養雞的,熱心腸的姜月芳就會積極主動的給他們提供幫助。告訴他們什么樣的朝向有利于通風、采光;告訴他們去哪抓雞苗,哪的雞苗好;幫助他們買飼料、聯系雞販子。只要是她會的,姜月芳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他們。此外,她還無償為養殖戶提供防疫技術。“有時候出去給他們打針,一直能打到晚上12點多。”姜月芳告訴記者,那時候經常是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還得騎摩托車趕夜路回家,“忙的時候,摩托車平均每天能跑100多公里。”
一對從牡丹江過來的小青年找到姜月芳,說想養雞攢點錢結婚。“兩人既沒有技術又沒雞舍、更沒資金,多次溝通、聊天后,感覺倆人挺有上進心,挺實在的。”姜月芳告訴記者,她就喜歡實在人,在她看來,只要踏實肯干就行。
姜月芳自掏腰包幫倆人租了雞舍,買了飼料,還免費幫他們防疫。別人都說她傻大膽,萬一被騙怎么辦。而姜月芳卻覺得,人心換人心,信任是基礎。
如今,這小兩口不但成家結了婚,還掙錢建了自己的雞舍,和姜月芳勝似親人。
打造山東最大綠色肉雞養殖基地
一直以來,盡管自己的養雞技術足以支撐自己的事業發展,但姜月芳始終堅持學習。她感覺學習很重要,每年姜月芳用在員工外出學習培訓上的錢達20多萬。
2008年,姜月芳參加了龍口市婦聯組織的全省中小企業培訓班。這次培訓讓姜月芳認識到,到要想養雞事業干大,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貋聿痪,姜月芳便組織養殖戶成立了龍口市吉源禽業合作社,聘請了12名有技術、懂管理的人員幫助經營管理,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如今,公司運營正逐漸走向規;。公司下設養殖戶365多家,肉雞年存欄量達到2000萬只,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解決就業1200多人,帶動糧食消費7萬噸。
“以后計劃將吉源公司打造成山東最大的綠色肉雞養殖基地,幫助更多的擺脫貧困,帶領大伙一塊發家致富。”姜月芳信心十足地說。
回憶起一路走來,姜月芳說,其實當初也無數次地想要放棄。但是作為婦女主任,肩上就有責任;既然選擇創業改變村里人的命運,就要做到。這些年每當她打退堂鼓想放棄的時候,姜月芳就去外地走走,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給自己鼓勁、打氣,回來后繼續埋頭苦干。
當遇到養殖戶,因為雞死的太多,賠錢想放棄的時候,她總是上門苦口婆心的勸說安慰。把自己的經歷將給他們聽,幫他們分析死亡的原因,總結經驗。對于缺少資金無法繼續養殖的,姜月芳無息給他們提供貸款,幫其渡過難關。姜月芳表示,“我只是不想他們跟我當年那樣,因為缺經驗、缺人指導、缺資金,東一頭西一頭的遭那么多罪,走那么多彎路。”
目前為止,經姜月芳幫助、扶持的養殖戶有300多戶,先后投出去的錢5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