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瑞,男,1947年1月生,棲霞市果業發展局退休研究員,山東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山東省服務三農優秀農技專家、煙臺市果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第五屆棲霞市道德模范。36年潛心鉆研果業發展技術,每年累計到農村果園服務果農近300天,義務為基層果農授課達100多場次。退休之后仍堅持奔波行進在農村的田間果園,只要哪里需要果業技術指導,哪里就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
無悔初心,服務基層果農
今年72歲的張文瑞是棲霞市翠屏街道后張家莊村人,1982年從萊陽農學院畢業后的他毅然決然的回到了老家棲霞,成為棲霞市果業發展局的一名果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大學四年學的就是果樹管理專業,上學那會兒家里窮交不起學費,他是靠國家的獎學金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當時他就立下志愿:國家培養了我,我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的全部知識用來回報家鄉,服務人民。
一句無悔的諾言,張文瑞在果業技術領域一干就是36年。36載的無悔堅守與風雨兼程,他將最美的年華全部奉獻給了家鄉的這片熱土。作為一名果業技術員,不僅自身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能力,扎根基層與果農心連心,為果農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才是一名能果農認可、果農信服的合格果業技術員,張文瑞做到了。
一年365天,張文瑞有300天是在果農的田間地頭、果園林地中忙碌著!霸凼且幻麡I技術員,學的就是果業技術這個專業,服務果農義是不容辭的責任,成天貓在屋子里閉門造車是提高不了技術能力的,必須得下到田間地頭實打實的幫果農解決實際困難才是真功夫”,張文瑞總是這樣說。
在張文瑞的單肩背包中總是裝著三樣“法寶”——一把折疊手鋸、一副果木枝條剪刀、一捆尼龍繩,只要下鄉幫助果農解決果樹管理問題,這三樣“法寶”他從不離身!鞍臣矣薪20多畝蘋果,只要有啥果樹管理的難題就給張老師打電話,他總能第一時間到果園來幫我們解決困難”,官道鎮孫家莊村果農陳殿平非常感激張文瑞,“記得2013年那次俺家的3畝果園因光照不好蘋果不上色,張老師手把手教俺們修剪果樹枝條、拉枝開角改善果園光照條件,中午和俺們一起在蘋果地里一口干饅頭就著一口稀粥,一干就是一整天,像張老師這樣和俺們果農心貼心的技術員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
老驥伏櫪,一心只為果業
如今,年過七旬的張文瑞早已退休離開了他深愛的果業技術管理崗位,但他堅持退而不休,依舊樂此不疲地奔走在基層農村的果園地頭為果農服務。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都說他傻,都已經退休了不好好的在家享受清閑生活,還天天忙著風里來雨里去的下鄉奔波勞累圖個啥?張文瑞卻覺得只要能服務果農,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就是最快樂的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輕時的無悔誓言,張文瑞從未忘記,堅持每年義務為基層果農授課達100多場次,他的足跡遍及了棲霞市900多個自然村,每到村里的一處果園,張文瑞總是先跟著果農們到現場查看果樹生長情況及存在的系列問題。
從最開始的騎著自行車下鄉到騎摩托車下鄉再到乘坐公共汽車下鄉,常年奔波在基層農村果園與果樹土地打交道,72歲的張文瑞一到陰雨天氣經常會感到膝蓋疼痛難忍,但他依舊堅持奔走在農村果園為果農傳道授業解惑。如今,張文瑞的手機上存有近400名果農的手機號碼,只要有果農給他打電話,他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果農排難解憂。
著書立作,傳承果業技術
白天忙著給果農講課、傳授果樹管理技藝,到了晚上張文瑞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在果園中看到的各類果樹管理問題及果農的疑惑問題進行匯總整理!霸诮o果農傳授果樹管理技術同時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一定得及時整理總結,這是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張文瑞告訴記者,“好腦子趕不上個爛筆頭,只有記錄下來才能總結出經驗教訓,咱得對果農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不會打撲克、麻將,一有空閑時間張文瑞就看書學習。在他的書柜中《中國果樹病蟲原色圖譜》、《當代蘋果》、《綠色植保實用技術》等上百余冊關于果業管理技術的各類圖書、雜志鱗次櫛比的碼放整齊。在書柜中厚厚的一摞筆記本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隨手翻閱筆記,里面記錄的全是張文瑞每次下鄉為果農服務、講課的心得體會及果樹管理的經驗總結,足足有12本10萬多字。
2012年,由張文瑞編撰的11萬字蘋果樹管理叢書《蘋果管理農事歷》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成為繼他編撰的《最新蘋果栽培實用技術》《實用甜櫻桃栽培管理誤區新解》的第三本果樹技術管理技術叢書!吧綎|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山東省服務三農優秀農技專家”“煙臺市果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棲霞市第五屆道德模范”……一個個先進榮譽稱號記錄了張文瑞36年來為果業發展的無悔堅守與忠誠,彰顯的是為果農無私奉獻的大愛與信念。